一、工程緣起
和平區環山部落南湖溪新建吊橋工程連接南湖溪兩岸,解決過去兩岸使用簡易流籠的潛在風險性,成效可大大提升通行安全,亦可方便照顧偏遠鄉親,提供緊急救助,且有利於農作搬運及促進地方農業發展,以山谷間點與點連結,再將吊橋線段與上游南湖一、二、三號橋串聯於環山間,循序漸進開通分佈成面的路網,涵蓋整個區域。新建吊橋寬度2公尺,採單塔+單錨式懸索橋設計長度100公尺,於111年02月15日開工,預計於112年06月底竣工。
本案原無須辦理生態檢核,惟為避免因工程橋梁施工造成現有生態破壞及生態保育,委請專業廠商辦理環境生態檢核調查。
二、工程內容
主要辦理跨越南湖溪新建吊橋,串聯南湖溪兩岸工程,主要工程項目包含井式基礎工程、橋塔工程、懸索工程、景觀工程、坡面維護工程等。
主要工程項目如下:
(一)、吊橋工程:
- 全寬2m,淨寬2.0m,長度100m,右岸橋塔高度11m,橋面格柵橫梁採H型鋼(H150*100*6*9mm)、縱梁(H100*100*6*8mm)、角鋼(L50*50*4mm)及中空鍍鋅方管(□ 40*50*0.15mm)組立而成。
- 主索ψ76mm(19索*15.2mm)2組,抗風主索ψ6mm(7索*15.2mm) 2組,抗風支索ψ12mm(7索*19mm)及垂吊索ψ18mm等鋼索系統。
- 鋪面採用壓花鋼板(t=6mm)及塑木(長200*寬14*高4cm)排列組立而成。
- 右岸單塔H=11m橋塔,外觀彩繪樣式融合泰雅族守護部落的原意及環山部落原住民色彩配色彩繪並運用部落母性常用的菱形變化織紋復刻在橋塔上。
(二)、基礎工程
- 左岸ψ2.5m井式基礎,L=6m及3.2m*2m橋台。
- 右岸ψ5m井式基礎,L=12m及5m*5m橋台。
- 主索錨定座ψ4m井式基礎,左岸深度L=13.5m及右岸深度L=12m。
- 左、右岸抗風索座30T預力地錨*4組*4座。
- 左、右岸主索錨座50T預力地錨*2組*2座。
- 左、右岸邊坡保護作業。
(三)、現地環境生態資源
1.生態關注區域圖
設計周延採用單跨施作,河道不落墩,維持水域生態及棲地及施工便道規劃於河谷兩側,避免影響河道,迴避對生態系統之衝擊;採井式基礎,對環境衝擊低,降低開挖範圍及上構高空作業組裝,減少施工帶來影響,縮小對周邊環境影響;設置RCP管施工便道(臨時動物通道),減少對水域生物之影響;採乾砌石護坡,就地取材再利用,供小型生物躲避、棲息、高空作業鋪設安全網,減少物品垃圾掉落至河道內、設置臨時沉砂池,降低河道汙染、降低便道維修頻率,減少河道擾動;邊坡穩定採型框植生及噴草仔,兼具綠美化環境、加強生態環境教育訓練及宣導,確實維持原有生態環境、完工後恢復自然河道,補償生態且兼具日後維管。
2.生態保全對象
經生態團隊進場檢視水、陸域棲地環境,計畫區內及沿線河床便道河道底質狀態良好,為維持水域棲地多孔隙狀態,河道內礫石均以保留為原則,又該河段並無橫向結構物,水域棲地上下游縱向連結性佳,故施工過程中應維持常流水狀態避免斷流,並維持水質狀態,妥善執行水質維護及定期檢測與相關之生態保育措施,避免因施工行為造成水質混濁及污染,影響南湖溪沿線水域棲地狀態。